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小说网 www.69xs.org,初次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某一性格为主要特征加以展开,重写人而不重故事,这也恰是传统志人小说的选材特点。一如古典小说那样,老枪在其笔下人物登场之前,是必首先要简述一下其生平履历,或交待其来历。乔邪子是这样,邬哑叭和余侉子亦如此。这些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带有一种极度“另类”的标识,或称“邪子”或称“哑巴”或名“侉子”如此鲜明的记号,已非寻常意义上的简单命名,在老枪言约旨丰的生动描述中,无疑它们已成为弱势群体中生存状态更见艰难的一类人的生命符号。至于他们如何面对困窘的生存环境,如何本能地或努力地与命运抗争,如何以纯真质朴的美好人性,完成他们对整个个体生命的意义诠释,这里先不作讨论。我要说的,是老枪在表现这些人物个性的特殊性时,所进行的一种技术操作。即:人物高于故事。

    此观点老枪未置可否,他的疑问是:小说中并不缺少故事或情节呀。

    人物高于故事并不是不要故事。在老枪的市井文本中,乔邪子在扭秧歌活动中有堪称风骚的绝佳表演,甚至以后神秘地怀中有喜;邬哑巴面对送上门来的艳福,或惊或逃,折腾了一夜,在情欲与道义的选择中,却有不俗表现;余侉子纵身火海,重义轻生,舍命救人这些情节张驰有度,有声有色,但这些故事或情节的设置,我以为反而只是老枪为反衬人物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即:在人物面前,故事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这种志人小说的传统手法,老枪显得十分得心应手。

    老枪市井文本中的人物高于故事,虽有情节,却相对零散。由于处理人物时,老枪以充满古趣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他们在恶境面前的生存智慧,其同处下层而个性迥异的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内在的,原生的活力,无形中推动了小说的进程。显然,这并非故事之功。

    说老枪的文风带有古典小说的印记,除了文本叙述的独特与人物情节的传统笔法之外,从整个系列文本的结构上亦可看出端倪。我以为,老枪此系列应合成一个大篇来看,分析其人物也好,细品其情节也罢,若单篇阅读,我以为内容上均显单薄。一旦连起来纵观全篇,其单篇中的人物一下子会鲜活起来,甚至生动许多。以前觉得零散的情节,亦觉大有意趣了。我想这是结构的关系。谁都知道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在老枪的系列中,若纵而观之,各情节不再生硬、零散,而仿佛经过了慎重筛选,它们虽相对独立,却彼此联系。这种结构,可称之为传统小说的线型结构,即所谓章回体结构,由若干情节合成一条主线。这种线型结构在传统小说中可谓俯拾皆是,如儒林外史等古典名著,其结构特点均事因人起,人随事灭。试看看老枪系列之乔邪子,当乔邪子难产而死“几天后,人们又纷纷传说,乔之婴儿实际上是被小城挑卖水的邬哑吧抱给他一个乡下的亲戚了。但邬哑吧面对众人的询问均笑而不答——当然,他也答不了。”结尾处很自然地引出了下一篇邬哑巴的主人翁。而在本篇结束后,余侉子的主角悄然上场“其人姓余起初,不知他夜宿何处,后来,人们发现,他已于邬哑吧陋室旁起一茅舍,与邬比邻而居了。”邬哑巴在完成其人生表演的任务后,不经意间带出新的人物。在老枪此系列中,各人物好似戏台中的角色,前一人物刚在幕落处悄然隐去,后一人物又于紧锣密鼓中粉墨登场。我想,把这一个又一个情节与人物比之谓项链上的珍珠似更确切,它们既各呈佳构,又共放异彩。

    有趣的是,我在细读老枪市井文本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发现。不管老枪是否有此构思,这里顺便提出来,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也琢磨品评一下。这个发现要先从乔邪子说起。按老枪所写,乔之疯邪,不管有多少版本,似乎都与情事有关。“不管她愿悥与否,人们总是喜欢戓者乐意将其归之于欠下风流孽债一族。”如此,依人物性格或心理分析,乔因情而癫,最终因欲而亡,似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而乔为此遗下一子,何以竟然为邬哑巴所得?仍依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分析,邬似乎天生就喜欢小孩“甚至为此请他吃过爆栗子。但是,邬既不肯花钱买醉,也不肯花钱买笑,却甘愿掏钱与别人家的小孩亲昵片刻,真是奇怪得紧!”如此,邬最终得子,亦有了一个很好的因果传承关系。接着,老枪在邬哑巴结尾处卖了一个关子,他以古典章回小说的方式发出一个疑问:“猎艳者到底是谁?此谜至今无解!”真的无解吗?喜读古典章回小说的人都知道,后面应有一句老掉牙的话,叫做“且听下回分解!”但事实上,当下一人物“余侉子”上场后,自始至终,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余与乔有任何瓜葛。如此,我要说到我的发现了:推想老枪打算写余侉子时,曾经是考虑过把余作为乔之猎艳者的。当写道“别看余侉子生得粗如蛮牛,肤若黑炭,却喜与妇人交”时,已初见端倪。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也算惊天动地的大事,使余成了救人的英雄。仍依性格与心理分析,余已不可能按老枪最初构想,去做一个黑色的“猎艳”者了。

    概而言之,老枪的市井文本系列,有着丰富的市井意趣与古典情怀,其中有些段落提到平原小城时,虽貌似不经意地信笔写来,但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却扑面而来,其独有的市井风俗和生活习惯,形象生动,极有特色。限于篇幅,不多赘言。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我对老枪的不少议论文字,稍有微词。作为小说而言,我不大赞成作者以隐性身份在文中直入情节或直接介入。在小说叙述文本中,对事件评价或议论过多,即作者观念性的用语过分地介入,会大大牺牲小说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当然,总的看来,老枪市井文本中的那些导读似的,情节之外的,如画外音般的闲笔,自有其古朴之美与幽默之趣,有些地方非但没有冲淡小说的主题,反而有一种极好的升华故事作用。但毕竟,小说毕竟是小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作者不能因为得意于自己上帝一般的创想,或说不自觉地放纵自己的表现欲,而收不住笔。

    以我对老枪的了解,他对传统小说自来情有独钟,却对现代小说观念与文本结构不甚认同。尤其所谓后现代小说,其对故事与情节的打散与消解,更让老枪大呼头疼。在许多次交流中,他常常提及要把家乡的传统文化作一个深入了解,并尝试以各种形式的文字诉诸笔端。此市井系列,我想,不过是他宏大计划中一个小小的开端而已。与喜爱他文字的朋友一起,我期待他更多的佳作问世。届时,相信老枪会有更多的惊喜送给我们。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