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小说网 www.69xs.org,周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野树儿等人,占据州城反叛。

    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道:“贼众仓猝起事,杀掉两位将军,其势虽大,其心已骄。

    他们没有推行政令,一味残忍盘剥。

    以寓居之贼,驾驭临时拼凑的部众,势必自相瓦解。

    今日如果从城中进攻,贼人必定失魂落魄。

    按我这个计划行事,很快就会取胜。”大家都表示服从。

    李贤率领勇士三百人,分为两路,乘夜色呐喊杀出。

    贼众大惊,一战而败,豆卢狼夺关而逃。

    李贤轻装骑马,与三名骑兵追上,杀死豆卢狼。

    升任原州长史,随即代理原州政务。

    四年,莫折后炽勾结贼党,到处抢掠。

    李贤率领乡兵,与代理泾州事务的史宁前去讨伐。

    莫折后炽列好阵势等待。

    李贤建议分兵进击,史宁不听,屡战屡败。

    李贤就率领数百名骑兵偷袭莫折后炽营垒,活捉其妻子、孩儿以及仆人奴隶五百余人,缴获其军用物资。

    当时莫折后炽刚刚击败史宁,正打算追击,突然听说李贤军到,就丢下史宁,与李贤交战。

    李贤亲手斩杀十余人,活捉六人,贼军大败。

    莫折后炽单骑逃走。

    军队返回后,由于战功,赏赐奴婢四十人,各种牲畜数百头。

    八年,授原州刺史。

    李贤虽然自少年起就从事征战,但对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抚教育乡里,百姓安宁。

    十二年,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又安抚张掖等五郡而返。

    不久,蠕蠕围逼州城,抢劫百姓,赶走牲畜。

    李贤想要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不决。

    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

    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得到消息,退兵而去,李贤乘机率领骑兵追击,斩首二百余级,活捉一百余人,缴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计算。

    被掠去的百姓得以回家安居。

    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十六年,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太祖奉护魏帝西巡时,到达原州,驾幸李贤宅第,按照年龄排坐,行乡饮酒礼。

    后来,太祖又到原州,令李贤乘上大车,备下礼服,以诸侯礼相见,然后到李贤家,欢宴终日。

    凡是李贤的亲族,都有不同赏赐。

    魏恭帝元年(554),晋封河西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

    后来因为兄弟之子李植被处死,李贤也被免职。

    不久,又授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当时荆州蛮族反叛,开府潘招讨伐。

    命令李贤与贺若敦率领骑兵七千人,从另一条道路截击,大败蛮帅文子荣。

    于是在平州以北修筑汶阳城镇守。

    随即任郢州刺史。

    当时巴州、湘州归附不久,诏命李贤总监各军,局势基本稳定后,迁移江夏百姓二千余户以充实安州,并修筑甑山城而归。

    保定二年(562),诏命恢复李贤原有官职爵位,授瓜州刺史。

    高祖和齐王宇文宪还是婴儿时,为了避开猜忌,不宜住在宫中。

    太祖下令让他们二人住在李贤家,六年后才回宫。

    赏赐李贤之妻吴氏姓宇文氏,收为侄女,赏赐丰厚。

    后来高祖西巡,驾幸李贤宅第,诏命道:“朕从前年幼,曾居此州。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李贤,是州中良家,功勋美德都很出名,接受委托,让朕居此,辅导多年。

    念其规劝辅正,功劳甚大。

    食彼桑椹,尚且希望听到好话,何况如此恩惠,怎能忘记?今日巡行居此,如同代邑,举目依旧,更增往日之怀念。

    虽然不是一家,朕处之如同亲人。

    凡是李贤的兄弟以及子侄,都可参加宴会受赏。”于是命令中侍上士尉迟恺前往瓜州,以加盖印记的诏书慰劳李贤,赏赐衣服一件及被褥,另赏皇帝所用十三环金带一条、御马一匹、金饰鞍勒、杂色绸缎五百段、银钱一万。

    赏赐李贤之弟申国公李穆也像这样。

    子侄男女中外诸孙共三十四人,各赐衣一件。

    又任命李贤外甥厍狄乐为仪同。

    凡曾经亲自侍奉李贤的人,二人授大都督,四人授帅都督,六人授别将。

    凡奴仆中已取得平民身份者,五人授为军主,未取得平民身份者,有十二人赎出放回。

    四年,大军东征,朝廷认为西路空虚,担心羌族、浑族入侵,于是任命李贤为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

    河州旧无总管,到这时才设置。

    李贤于是广泛屯田,节省漕运;多设巡逻,防备敌侵。

    羌、浑因此而收敛,不敢东犯。

    五年(565),宕昌侵犯边境,百姓失去家业,于是在洮州设置总管府,用来遏制外敌。

    废去河州总管,改授李贤为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

    这时羌人侵犯石门戍,撤毁桥梁,破坏道路,企图阻断援军,李贤率领一千名骑兵抵抗,先后斩杀、俘虏数百人,贼人才退去。

    羌人又引导吐谷浑数千骑兵,准备侵入西部边境。

    李贤暗中得知,派兵埋伏在要道,再次大败贼军。

    敌人震慑,不敢再犯。

    不久,废去洮州总管,仍在河州设置总管府,还让李贤担任总管。

    高祖怀念李贤旧恩,调他入京,授大将军。

    天和四年(569)三月,在京师去世,当年六十八岁。

    高祖亲临致哀,哭声感动左右。

    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谥号为“桓”

    儿子李端承袭爵位。

    李端字永贵,历任开府仪同三司、司会中大夫、中州刺史。

    跟随高祖平定齐国,在邺城阵亡,追赠上大将军,追封襄阳公,谥号为“果”

    李端之弟李吉,任仪同三司。

    李吉之弟李崇,官至太府中大夫、上柱国,封广宗郡公。

    李崇之弟李孝轨,任开府仪同大将军,封升迁县伯。

    李孝轨之弟李询,从少年时就历任高官。

    大象末年,任上柱国,封陇西郡公。

    李远是李贤的弟弟,字万岁。

    自幼就有才识度量,志向宏远。

    曾与一群儿童玩打仗游戏,他指挥的那部分,隐然有战阵之法。

    郡守看见很惊奇,让他再玩一次。

    众儿童害怕而走散,李远持杖喝斥,又摆成刚才的阵势,气势雄壮,比刚才更加可观。

    郡守说:“这孩子必定成为将军,不是平凡的人。”长大后,博览群书,略知旨趣而已。

    魏正光末年,天下大乱,束力勒贼胡琮侵逼原州,势力很大。

    李远兄弟率领激励乡人,打算抵抗,可是众人互相猜忌,心中害怕,意见不一。

    李远按剑道:“近年以来,皇室多难。

    贼众乘机,恣逞残暴。

    天下不治,强徒嚣张。

    这正是忠臣守节之时,义士建功之日。

    大丈夫岂能临危难而偷生?当从死地求生。

    各位都是世代忠贞,沐浴教化,如今倘若各执一词,效力逆贼,即使是五尺童子,也都知道不对,又有何面目见天下义士?有不同意者,请允许我用剑斩了他!”众人都大腿发抖,没有不服从的。

    于是互相盟誓饮酒,加固防御工事,严加防守。

    但是外无援兵,城池终被攻陷。

    他的党徒们大多被杀,只有李远兄弟被人藏起来,得以免祸。

    李远对李贤说::“如今反贼猖狂,屠杀忠良。

    我打算从小道入朝,请求援兵。

    兄长深自韬晦,可以免祸。

    从中发现贼人破绽,乘变立功。

    如果王师西征,可里外呼应,既救国家之急,又保个人之身。

    岂能被贼势所迫,坐以待毙?”李贤说:“我也是这样想。”于是定下东去的计策。

    李远在贼境中历经坎坷,终于到达京师。

    魏朝对他嘉奖,授为武骑常侍。

    随即转任别将,赏赐帛千匹,另有弓刀衣马等物。

    尔朱天光西征时,分配给李远精锐士卒,让他担任向导。

    尔朱天光钦佩李远的才识名望,特地举荐,任命他为伏波将军、长城郡守、原州大中正。

    后来由于接应侯莫陈崇有功,升高平郡守。

    太祖见到李远,交谈后很喜欢他,命令他留在身边,待他很亲热。

    魏孝武帝西迁时,授假节、银青光禄大夫、主衣都统,封安定县伯,食邑五百户。

    魏文帝才继位时,思享长寿,认为李远的字很吉利,命令他扶帝上殿。

    升任使持节、征东大将军,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一千户,仍兼任近侍。

    跟随讨伐窦泰,收复弘农,都立下大功。

    任都督、原州刺史。

    太祖对李远说:“我之有你,犹如身体有手臂之用,岂能片刻分离?本州的光荣,原是私事。

    你若前去任职,我就无所寄托了。”于是命令李远之兄李贤代行州事。

    沙苑之战,李远功劳最大,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阳平郡公,食邑三千户。

    不久随独孤信东征,入据洛阳。

    被东魏将领侯景等人包围。

    太祖军到,才解了围。

    河桥之战时,李远与独孤信为右军,失利而退。

    授大丞相府司马。

    军国机密大事,李远全都参预,畏避权势,似乎与自己无关。

    当时河东刚刚收复,人心未安,太祖对李远说:“河东是国家要地,除了你,没有人能去安抚。”于是授他为河东郡守。

    李远整顿风俗,勉励农桑,肃清奸匪,并修整防御工事。

    上任不到一个月,百姓就对他表示感激。

    太祖嘉许,致信慰问。

    征调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魏国建立东宫,任命他为太子少傅,随即转任太师。

    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请求举州归附。

    当时齐神武屯兵河阳。

    太祖由于高仲密距此遥远,难以接应,众将都害怕此行。

    李远说:“北豫州远在贼境之内,高欢又屯兵河阳,以常理而言,的确很难救援。

    但兵贵神速,事贵合乎机遇。

    古人有言:‘不入虎穴,安得虎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情或许可以成功。

    万一失利,也是兵家常事。

    如果观望不前,便永无平定之日。”太祖高兴地说:“李万岁所说,还勉强合我的心意。”授他为行台尚书,任东行先锋。

    太祖率大军在后接应。

    李远率军悄悄前往,保护高仲密返回。

    又随太祖在邙山作战。

    当时大军失利,只有李远整顿部下断后。

    随即被任命为都督义州、弘农等二十一防诸军事。

    李远善于治理部下,有才干谋略,对于进攻或防守的准备,无不精心锐思。

    常常厚待境外之人,使他们成为间谍,敌人内部的动静,必能提前知道。

    那些因事情败露而被处死的间谍,也不因此而后悔。

    曾经在莎栅围猎,望见林木中有一石,误认为是卧在地上的兔子,发箭射中,箭头深入石头一寸有余。

    走近一看,原来是块石头。

    太祖听说后,感到惊异,写信说:“从前李广将军实有此事,如今你又如此,可算是世代流传的功德。

    即使像熊渠那样的善射者,也不能独占美名。”东魏将领段孝先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向宜阳推进,名为送粮,而实有伺机偷袭之意。

    李远悄悄地了解了他的计谋,派兵袭击,将其打败,缴获其军用物资、兵器等。

    段孝先逃走。

    太祖就把自己的坐骑赏赐给李远,还赏赐有金带、床、衣被等物,另有杂色绸缎二千匹,任命他为大将军。

    不久,授尚书左仆射。

    李远对太祖说:“我是秦陇的一个普通人,说不上有什么才能技艺。

    生平愿望,不过是当个郡守罢了。

    幸逢良机,得以侍奉圣明。

    君王显贵而臣子升迁,以致于到今天。

    如今我位居高官,爵列上等,受委一方,生杀在手。

    不仅荣贵一时,也足可光耀身世。

    但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今日授我,恰恰是加重我的罪责。

    您如果想要成全我,乞求您不要授我此职。”太祖说:“您功德俱高,朝廷倚重,从众人中举荐,又有什么可以推辞?况且我与你,犹如骨肉,难道会允许你因官职而退让,违背我的期望?”李远没有办法,才接受任命。

    太祖又把第十一子宇文达交给李远,让他当儿子抚养,这就是代王。

    当时太祖尚未立世子,明帝年长,已表现出成人应具的美德。

    孝闵帝是嫡生,年纪还小。

    于是召集群公说:“我打算把嫡子立为世子,担心大司马猜疑。”大司马就是独孤信,是明帝敬后的父亲。

    众人都不作声,没有一个说话。

    李远说:“立世子凭嫡生而不凭长幼,礼制上说得明明白白。

    略阳公为世子,您又有什么怀疑?如果认为独孤信不满意,请允许我立即杀掉他。”说着便拔刀而起。

    太祖也起身说:“何致于这样!”独孤信又陈述自己的道理,李远才不再说什么。

    于是众人都赞成李远的意见。

    李远走到门外,向独孤信道歉说:“面临大事,不得不这样。”独孤信也感谢李远道:“今日全仗您,才决定此等大事。”建立六官后,授小司寇。

    孝闵帝登基,升任柱国大将军,食邑一千户。

    仍然镇守弘农。

    李远之子李植,在太祖时已经担任相府司录参军,掌管朝政。

    晋国公宇文护掌权后,李植担心不被重用,于是密谋杀掉宇文护。

    计谋泄露,宇文护得知,派李植出任梁州刺史。

    随即废去皇帝,召李远、李植回朝。

    李远担心发生变故,沉思很久,说道:“大丈夫宁可为忠鬼,怎能当叛臣!”决定应召。

    到京师后,宇文护由于李远素来功大而名高,还想保全他。

    于是引见李远,对他说:“您的儿子有反叛的图谋,不仅要杀我一个人,而且要颠覆国家。

    叛臣贼子,理应共同仇恨,您可以及早处理。”就把李植交给李远。

    李远向来钟爱李植,李植又能言善辩,说当初并没有这种打算。

    李远信以为真。

    第二天早晨,带李植去见宇文护,宇文护以为李植已死,就说:“阳平公为什么自己前来?”身边的人说:“李植也在门外。”宇文护大怒道:“阳平公不相信我了!”于是召他们入内,仍然让李远与自己一同坐下,命令皇帝与李植在李远面前对质。

    李植说不出话来,对皇帝说:“这个计谋,本来是打算安定国家,对陛下有利。

    今日至此,还说什么!”李远听说,匐匍在胡床前说:“如果这样,臣该万死。”宇文护于是杀死李植,并威逼李远自杀。

    当年五十一岁。

    李植之弟李叔谐、李叔谦、李叔让也被处死。

    其余的由于年幼得到赦免。

    建德元年(572),晋公宇文护被处死,于是下诏道:“故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阳平郡开国公李远,早蒙重任,功勋卓著,内参军机,外安属国。

    尽忠王室,竟遭横祸。

    怀念忠良,愈增伤感。

    宜加荣宠,以彰忠节。”追赠原任官职,加陕熊等十五州诸军事、陕州刺史。

    谥号为“忠”

    隋开皇初年,追赠上柱国、黎国公,食邑三千户,谥号改为“怀”

    李植及其弟弟们,同时都予以追赠,并加谥号。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