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那我们先回去了。”
暮色四合,湖对岸的城市灯火如同碎钻般铺满天际。
近处的西湖幽深墨绿,倒映着流光溢彩,波光粼粼。
保?塔在宝石山巅亭亭玉立,通体散发着温润的白色光辉。
。。。
小满的画册被杜佳诺轻轻合上,指尖在封面上停留片刻。那颗发光的汤圆仿佛还在眼前浮动,像一颗不肯落下的星。她把画册递回去,声音轻得像是怕惊扰了什么:“等春天来了,我们就在共耕园包一次星星汤圆,好不好?用糯米粉,加一点艾草汁,绿莹莹的,像刚冒头的嫩芽。”
“好!”小满蹦起来,眼睛亮得惊人,“我要让每个汤圆都带一句话!写在纸条上,包进去,谁吃到就等于收到了祝福!”
林晓雯笑着摸她的头:“那你得先学会写字才行。”
“我已经会写‘爱’了!”小满骄傲地举起本子,歪歪扭扭的墨迹洇开在纸上,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认真。
杜佳诺望着她们走远的背影,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像一幅未完成的拼图终于找到了最后一块。她转身回办公室,铁盒还躺在桌上,那颗新折的星星静静躺在其他纸条之间。她打开盒盖,又取出一张素白信纸,提笔写下:
>小满说,汤圆能粘住心。
>我想,也许故事也能。
>只要有人记得,有人讲,有人听,
>死亡就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她将纸条折成菱形,放进盒中,与那些沉默的星星并肩而立。窗外,施工队正在调试“母亲之墙”的灯光系统,一道柔和的光束缓缓扫过墙面,从“王秀英”到“黄阿婆”,名字逐一亮起,如同被唤醒的灵魂。
手机震动,是长沙团队发来的消息:**“所有导师已签署协议,‘记忆厨房’全国联动计划正式启动。首批三十城,五月一日同步开业。”**
杜佳诺深吸一口气,手指在屏幕上停顿几秒,回了一个字:**“好。”**
第二天清晨,她比往常早了一个小时到共耕园。霜还未化,菜畦边缘结着细碎的冰晶,踩上去发出轻微的脆响。父亲已经在厨房门口站着了,手里攥着那个磨了边的小本子,眉头微皱,正对着灶台上的砂锅嘀咕:“火候……到底是文火还是中火?”
母亲在里面哼着不知名的歌,一边搅动锅里的粥,一边把切好的咸菜摆成一朵花的模样。“你爸啊,学做饭比当年考工程师还认真。”她回头看见杜佳诺,笑出眼角的褶子,“他说要在我生日那天,亲手做一桌菜。”
“真的?”杜佳诺挑眉。
“可不是?”母亲压低声音,“他还偷偷问我,红烧肉要不要放冰糖。我说放,他记了三遍。”
杜佳诺笑了,悄悄掏出手机录了一段视频,发到“妈妈食堂”内部群:**“重大进展:父系血脉觉醒中。”**
群里瞬间炸开:
>“历史性时刻!”
>“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式父亲的第一次下厨。”
>“等他成功那天,我们要在墙上加一块‘奶爸铭牌’。”
她关掉手机,走进厨房,看见父亲正笨拙地剥蒜,指甲缝里卡着皮屑,脸上却有种近乎庄严的专注。她没打扰,只是默默搬了张小凳坐下,看他把蒜瓣一个个拍扁,再切成碎末??刀法生涩,但每一下都极认真。
“爸。”她忽然开口,“你知道为什么妈总说‘盐要分三次加’吗?”
父亲停下动作,抬头看她。
“她说,第一次是为了唤醒食材,第二次是为了平衡味道,第三次……是为了留一点余味,让人吃完还想。”杜佳诺轻声说,“就像爱,不能一次性给完,得慢慢来,才长久。”
父亲愣了几秒,眼底闪过一丝波动。他低下头,继续切蒜,声音闷闷的:“你妈……从来不说这些话。”
“但她做了。”杜佳诺说,“她用三十年,把这句话熬进了每一顿饭里。”
父亲没再说话,只是把切好的蒜末小心翼翼撒进热油锅中。滋啦一声,香气腾起,他手抖了一下,差点打翻锅铲。母亲走过来,轻轻扶住他的手腕:“别急,我教你。”
那一刻,杜佳诺忽然明白,所谓传承,并非轰轰烈烈的交接,而是这样细水长流的陪伴??一个动作,一句提醒,一次牵手,都在无声地说:**我在这里,我可以教你,你可以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