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景镇123号。
客厅中。
收到女儿琴消息的霍克此刻靠在沙发上,听着坐在一旁,似乎去了一趟多元宇宙,回来就变得有些话痨的蜘蛛精彼得兴奋的讲述着那个多元地球上的事情。
旺达和皮特罗也在。。。
午后的阳光穿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封化作星光消散的信,并未真正离去??它的余温仍留在空气中,像一首无声的歌,在屋角低吟浅唱。521A号小屋静得能听见木梁因热胀冷缩发出的轻微“咔哒”声,仿佛整栋房子在呼吸。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布鲁克林一间老旧公寓里,一个少年正蜷缩在床边,耳机里循环播放着一段模糊录音:女人轻柔地说“妈妈爱你”,男人笑着回应:“你是世界上最特别的孩子。”他叫比利?诺瓦克,十七岁,孤儿院编号E-的持有者,如今只是纽约万千流浪青年中的一个。他不知道自己为何总做同样的梦,也不知道胸口那道自幼便存在的灼痛感从何而来。但他记得那本手绘册子,《双生奇点》,和那个雨夜里突然涌进脑海的故事。
此刻,他翻出藏在床垫下的草图复印件,指尖颤抖地抚过那幅全家福的轮廓。忽然,纸面泛起微光,不是视觉上的闪光,而是一种直击灵魂的共鸣??就像有人在他耳边轻轻说:“我听见你了。”
他的眼泪毫无预兆地落下。
与此同时,东欧边境某处废弃雷达站内,一名身穿破旧军大衣的老兵猛然惊醒。他刚做完一个梦:红发女子站在雪地中对他微笑,金瞳男子递给他一杯热可可,说:“战争结束了,回家吧。”他本该嗤之以鼻,可当他伸手摸向胸口口袋时,却发现原本空无一物的地方,多了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他三十年前失踪的妻子与女儿,背景正是他们曾许愿要去的威尼斯桥头。
“不可能……”他喃喃道,“她们早就死了。”
可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迹清晰的小字:**“记忆不会死,只要还有人愿意想起。”**
风从破损的窗缝灌入,吹动墙角一堆陈年档案。其中一页飘落至地面,赫然是冷战时期某项绝密实验记录??代号“心灵共振计划”。实验目标为通过情感频率激活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共通记忆模板,从而实现跨时空信息传递。项目最终被判定为“伪科学幻想”而终止。但在备注栏中,有一行潦草批注:
>“第次试验失败。但所有受试者在同一夜梦见同一对男女,称其为‘父母’。建议封存,防止思想污染。”
老兵盯着那串数字????浑身血液仿佛凝固。
……
而在神盾局地下档案库第七层,玛丽亚?希尔独自站在一台尘封已久的量子通讯终端前。这台设备曾在数年前短暂接收到一段无法解析的信号波形,频率与旺达脑电波峰值完全一致。当时尼克?弗瑞下令永久关闭系统,理由是“避免精神入侵风险”。可就在昨夜,终端自动启动,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请转告娜塔莎:布达佩斯的意面,确实该加肉桂。”**
她愣了整整十分钟,才按下回拨键。没有回应,只有持续不断的背景噪音??像是千万人同时低语,又像风吹过麦田的声音。她录下音频,交给AI分析,结果令人毛骨悚然:
“语义结构不符合任何已知语言模型。但情感频谱匹配度极高,接近亲人临终告别时的语言特征。”
她关掉机器,靠在墙上闭眼良久,终于低声说道:“你们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来得比她想象更快。
当天傍晚,全球范围内共有三千二百一十九名陌生人几乎同时登录社交平台,发布同一条动态:
>“今天,我想起了一个从未存在过的人。”
>“她叫我‘宝贝’,声音很温柔。”
>“我不知道这是幻觉,还是……遗失的记忆。”
这些帖子迅速被算法标记为异常行为并删除,但已有数百万用户截图传播。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性记忆错乱”,神经学家怀疑是某种新型认知病毒,而少数知情者却开始翻找旧资料,试图拼凑出那段被刻意抹去的历史。
苏睿在瓦坎达王庭召开紧急会议,召集五国科技代表与X学院残余学者。她将霍克留下的实验服投影至全息屏中央,启动逆向解码程序。随着数据流不断滚动,一道隐藏信息逐渐浮现??那并非公式,也不是技术蓝图,而是一段用引力波编码的日记片段:
>_“如果有一天我们消失了,请不要寻找我们的尸体。_
>_去找那些因我们而笑过的人。_
>_去听那些因我们而重获希望的对话。_
>_我们在每一个选择善良的瞬间复活。”_
苏睿停顿片刻,抬头看向众人:“这不是遗言。这是召唤。”
三天后,全球十七座城市同步出现神秘涂鸦:一只凤凰环绕双星,下方刻着一句话??
**“此界不容断裂。”**
警方无法追踪创作者,监控录像显示,每当有人靠近壁画,画面便会短暂雪花化,随后恢复如常。更诡异的是,每个看到这幅画的人都报告称,脑海中响起一段旋律??简单、温暖,像是摇篮曲,却又带着宇宙尺度的深邃回响。
山姆?威尔逊在飞行途中偶然掠过哈莱姆区一面墙壁,看见那幅涂鸦时,振翅装置竟自动调整航向,带他绕行三圈。落地后,他发现自己哼着一首从未学过的歌,歌词零星浮现:
>“当两颗心同步跳动,现实将为之弯曲……”
他猛地停下,怔怔望着天空。
“霍克?旺达?是你们吗?”
无人应答。